设计思维的六个步骤是什么(设计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ZhaoWu笔记分享】

在实践中,设计思维包括5个迭代阶段,如图7-1所示。共情、定义、构思、原型和测试这5个阶段,也出现在图2-1的设计思维路径中(框2、框1、框5、框8),具体如下:

1.在应对一群用户面临的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时,设计师要 通过发现用户对问题的想法和感受、用户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约束与之形成共情。在这个阶段,设计师会对用户和他们面临的问题产生丰富而深刻的理解。

2.在这些理解的基础之上,设计师对问题进行定义,从不同用户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审视,不断打磨自身对问题的看法。

3.这个不断加以修正的定义和问题框架,可以为构思阶段提供信息。在这一阶段,设计师会提出许多潜在的解决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检验。

4.在原型阶段,设计师会选定有希望胜出的潜在解决方案,以有形的形式呈现给用户,供用户与之进行交互。原型体现了设计师关于理想解决方案特征的假设。

5.设计师将原型交给用户进行测试。用户对原型的反馈,有助于设计人员选定最终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的六个步骤是什么(设计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图7-1 设计思维的5个阶段

在深入阐述具体步骤之前,我们先强调一下设计思维的核心特征,从发散和收敛之间的张力开始。

发散与收敛发散与收敛交替是设计思维的核心。几十年的研究表明,这两者是利用创造力解决问题的引擎。虽然发散往往与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的想法有关,而收敛则与想法之间的选择趋同有关,但这两种思维模式在设计思维路径的每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

IDEO设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在他的《IDEO,设计改变一切》一书中解释道,发散思维在设计思维路径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帮助创造可供选择的选项,而收敛则是要做出选择。你接触的用户所体现出来的差异越大,你通过收敛得出宝贵洞察的机会就越大。洞察上的差异,提高了通过收敛得出有价值的问题定义和框架的可能性。帮助产生想法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增强人们发现和选择高质量解决方案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概念和原型存在的差异,有助于迭代并形成有价值的解决方案。通过在设计思维的各个阶段进行发散性和收敛性的思考,你为复杂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的机会就会变大。

具体和抽象设计思维路径需要问题解决者在由真实的人、产品和经验组成的具体世界和由模型、理论和想法组成的抽象世界之间来回穿梭,还要求设计者既要对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进行分析,又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并据此创建出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以对真实世界中千姿百态的用户产生共情为起点,对用户所处的现实进行观察和了解,从而对问题产生新的见解。 随后,设计师从具体领域转移到抽象领域,对观察所得进行分析和提 炼,形成用户、问题及其成因的概念模型。这一分析过程会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问题,能从用户角度对问题进行重新建构。设计思维的前两个阶段,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将问题空间的抽象表达和设计指南进行整合。设计指南明确了解决方案必须令用户获得怎样的收益,并作为构思、原型设计和测试阶段的指导愿景。设计师将指南建立起来之后,他们就会不断设想各种关于解决方案的想法,在抽象世界中继续前行。随后,设计师回到具体世界,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原型,然后通过真人进行测试,最终得出解决方案。问题解决者利用设计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来自用户的洞察和证据(而不是他们自己的观点)来对解决方案进行选择和开发。

设计思维是协作性的,因为每个阶段都需要在用户、设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大量而密集的交互。同时,设计思维的协作性也体现在其跨学科的特征上。复杂的问题需要整合来自不同领域的有用知识,而多样化的视角有助于发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适合用设计思维来解决的问题,需要由来自不同领域的问题解决者组成团队来处理。

创造力与包容度设计思维所涉及活动的本质,决定了我们需要不同于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来说,发挥设计思维的需要:

● 对创造力有信心。相信每个人(包括你自己在内)都富有创造力;相信如果你有一个严谨的过程可供遵循,就有能力并终将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找到充满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 对失败具有包容度。愿意将收集用户对想法和原型的反馈机会视为实验过程,将负面反馈视为学习的契机,而非失败。

● 具有共情能力。深切地渴望接触和了解不同的人,以便从他们的视角看世界。

● 坦然与模糊状态共处。当你对解决方案毫无头绪时,仍然 愿意去着手解决问题,同时相信设计思维路径将帮助你找到解决方案。

● 像初学者一样的开始。愿意放弃固有的判断和信念,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设计思维路径,向用户学习。

我们不会试图做到面面俱到。设计思维的工具包非常庞大、多元,而且在不断扩充。若想逐一说明,恐怕得写出一套多卷本的百科全书。在此,我们为读者提供的是设计思维使用者的主要工具,我们还会用讲故事的形式,举例说明整个过程中每个阶段工具的使用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8月31日 14:18
下一篇 2022年8月31日 14: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