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分析(美国大萧条倒牛奶事件)

现在我们知道当经济陷入困境时,国家会干预。比如去年疫情时,美国美联储大放水,放松信贷,通过印钞缓解债务问题,等到通胀率过高时,再收紧货币。

但是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对经济危机却无能为力,不知道怎样应对,曾经抱着不干涉的态度。后来情况愈演愈烈,官员倒是干涉了,却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糟糕到什么地步呢?出现了一马车燕麦买不到一双低质鞋,牛奶倒进河里等等诡异的现象。

另外美国倒霉总统胡佛,到哪里都是一片嘘声和骂声,被民众扔鸡蛋和西红柿。

到底怎么回事呢?下面来看看吧。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股市暴跌,股票一夜之间从顶点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

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

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之后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人们开始恐慌,纷纷去银行提款,导致银行破产。银行破产了,工厂的资金链断裂,被迫关门,这样一来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商品卖不出去,影响了其他工厂的工人裁员。

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分析(美国大萧条倒牛奶事件)

据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全美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失业(那个年代是有童工的),约占人口总数的28%。而且还是保守估计,因为没有包括1100万农村的农户。

工人的失业影响了农民的失业,最后任何一方都买不起另一方的产品。

一切看起来很诡异。

农民的辛苦劳作换来了严重不对等的报酬。一马车的燕麦买不到一双低质鞋;种植小麦每英亩亏损1.5美元;用玉米做燃料比卖掉玉米买煤烧更划算;农场主喂养牲畜的钱赚不回来,宁愿丢掉它们也不拿去卖;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

每个农民都知道,以农产品的价格来看早晚会破产,银行会回收土地。

造成最大伤害的是儿童。在一些州儿童营养不良的比例有时超过90%。他们犯困、嗜睡、无精打采和智力发育迟缓。

教师建议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儿东西,孩子回答说:“我不能吃,今天该我妹妹吃。”

后来二战时,这些大萧条时期的孩子应征入伍,40%的青年男子身体不合格,比如视力差、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胳膊和腿畸形以及精神障碍。

大萧条时,大饥荒和普遍营养不良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无数人被赶出了房屋,流浪街头无家可归。

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分析(美国大萧条倒牛奶事件)

大多数流浪者还是第一次加入流浪的队伍,什么身份的都有,他们中有佃农、农民,还有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很多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

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分析(美国大萧条倒牛奶事件)

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在那时,甚至蹲监狱经常都被看成了享福。

很多企业家和银行家纷纷破产逃亡。到了1932年,有5000多家银行倒闭,国民生产总值从1040亿美元下降至410亿美元。

随后发源于美国的这场大萧条,波及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但却没有影响到苏联,相反苏联还完成了五年计划。

这场大萧条在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不只是工人、农民纷纷破产,很多中产阶级破产的速度之快,也令人吃惊。

持续了四年的大萧条是怎么发生的呢?当时连经济学家也没弄清是怎么发生的,现在看来应该是“柯立芝繁荣时代”的基础不牢固。

什么是“柯立芝繁荣时代”呢?

柯立芝是美国一个运气不错的总统,因为他做总统时,刚经历一战的美国吃尽战争红利,通过在一战中充当世界兵工厂大捞一笔,重工业和军工业发展迅速,美国一跃成为规模较大的债权国。(下图为柯立芝总统)

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分析(美国大萧条倒牛奶事件)

很多国家为了支付战争债务,导致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从1913年到1924年间,美国的黄金贮藏量占世界总贮藏量的一半。那时的美国正处于繁荣时期,民众似乎过得都不错,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因此柯立芝在任的这一时期,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时代”。其实他这个人能力并不见得突出,只是运气太好,赶上好时候了。

但是“柯立芝繁荣时代”有很大的隐患,所谓的繁荣只是表面,有很大的虚假性。

一战后美国的现代化工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生产了大量的商品需要人购买,可是工人的收入没有提高,购买力赶不上商品的产量增长。

美国在一战时远离本土作战,还大赚一笔,连美国人的购买力都满足不了生产力的需求,更何况在一战中大伤元气的其他国家?

生产力和购买力矛盾到了什么地步?从1920年至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提高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因为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租税和生活费用不断上升。

那么工资为什么不提高呢?其实是大规模的机器应用于生产,工人的人数没增加,生产的商品却大大地增加了,也就是说劳动力过剩了,劳动力不值钱又怎么会提高工资呢?

现代化工业机器产生的红利,大多进了资本家的腰包。一旦他们发现商品生产多了,就减少投资,结果引起工人失业,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链式反应。

另外,美国银行业的弱点也是导致银行崩溃的重要原因。很多独立银行的资金财力不雄厚,以致于一家银行破产时,就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国大萧条时期,哪位总统在任上呢?

是美国史上最倒霉的总统胡佛,他恰好在大萧条发生前夕当上总统,民众对大萧条的不满和愤怒都发泄到胡佛身上。胡佛的名字和“贫穷”划上了等号。(下图正中坐着的是胡佛总统)

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分析(美国大萧条倒牛奶事件)

用锡铁罐、纸板和麻袋搭建的破旧寒酸的棚户村被称为“胡佛村”;失业群体扛着的装废品的麻袋叫作“胡佛袋”;一些地方,贫困的农民将抛锚的廉价汽车的前脸锯下,安到骨瘦如柴的骡子身上,称为“胡佛马车”;公园长椅睡客裹着取暖的旧报纸,被称为“胡佛毯”。诸如此类的事很多。

那么胡佛不是一个好总统吗?实际上开始民众是很信任他的。大萧条时期,胡佛拼命寻找解决办法,一天工作18个小时,甚至降低自己的工资。

但是胡佛从没遇见过经济如此崩溃的情况,他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怎么办,问了一圈经济学家,也没搞清怎么回事。怎么办呢?还是按照柯立芝的思路来吧。

他相信自由市场经济,认为市场发生任何经济问题,政府都不要管,要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如发放给穷人的救济金必须来自私人捐款和当地或州政府筹款,而不是来自政府救助。

后来当胡佛被人骂得受不了,终于意识到政府要有所作为时,搞了很多措施,结果是起了反作用,让大萧条愈演愈烈,经济下滑得更快。

为了保护投资人利益,他就维持住价格,结果销量下滑,只好裁员削减成本,又导致失业者也买不起,销量进一步下滑,导致再裁员,就这样恶性循环,大量人失业。

即使经济糟糕到如此地步,胡佛总统仍然不肯政府发放救助。当国会通过了一项2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时,胡佛不同意,觉得是滥用公共财产。

因为他觉得国家财政要收支平衡,不能负债,不能通货膨胀。那时大家不懂适度的负债和通货膨胀是有利经济的。这种想法在那个时代是很普遍的。

胡佛总统还是一个远离人民群众的总统。

《财富》杂志曾直呼总统是个骗子。事实是很多人死于饥饿,或者靠吃野草和捡富人垃圾桶的剩菜勉强存活下来。

胡佛总统从来没有去过救济点,即使他乘坐豪华汽车路过,也从来没有回头看看。

1929年著名的倒牛奶事件分析(美国大萧条倒牛奶事件)

再来看看胡佛总统的餐桌。每天晚上,他会穿着西装独自享用七道菜,有的还不是当季的菜,桌子上摆着鲜花,旁边放着专门定制的雪茄烟,一旁有众多仆人伺候,范儿十足。

当饥饿的民众游行、远征军索赔发生骚乱时,胡佛认为要防范民众,因为群众凭感觉做事,容易被人利用搞破坏,他竟然派人镇压驱赶早年立下战功的远征军,并污蔑他们是叛乱分子。

胡佛的思路很奇特,他总是对大萧条盲目乐观,还做了很多好的预测,而事实是没有一次靠谱的。

胡佛在大萧条时期远离群众和无能为力,使民众对他完全失去了信心。

当他再次参加竞选总统时,迎接他的是嘘声和骂声,甚至有人愤怒地朝他扔鸡蛋和西红柿。还有数万群众打出了标语,上面写着“打倒胡佛,残杀退伍军人的凶手,弄垮银行家的罪魁祸首,枪杀老兵的子弹”。

总之胡佛生不逢时,有心无力,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倒霉、名声最差的总统。

今天主要讲了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它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生产力过剩引起的。大萧条时期,胡佛总统的无能为力使他成为美国史上最倒霉的总统。

此外,胡佛后来一通乱操作,尤其是维持工厂产品价格不变,却没怎么保护农产品价格,让大萧条雪上加霜。

农产品价格低得可怕,运去卖也是倒贴钱,即使卖掉也买不起高昂的工业化商品,也就出现了一马车燕麦买不起一双低质鞋,还有倒牛奶等事件。

近些年,经济危机也会时不时地出现,比如08年金融危机,去年的疫情危机,但是美国似乎找到了应付危机的措施,采取了宽松的信贷政策,疯狂的印钞收割全世界,从而没再发生大萧条时期的崩溃,但不知道后面历史会不会重演?

如果你觉得我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吧,多谢阅读。

文:十里桂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9月23日 15:58
下一篇 2022年9月23日 16: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