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背景资料简介(石灰吟背景资料20字)

于谦十七岁写出的励志诗《石灰吟》,且读于谦生平。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也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于谦出生于美丽的西子湖畔,从小就很有志向。二十三岁中举,官至少

保。于谦为官刚正率直,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明英宗在位时,宦官王振专

权,百官们争相献金求媚,只有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时,什么东西都不带。有一

次,他的一个同僚提醒他说:“你不送点金银财宝,也得送点土特产吧?”

于谦甩了甩两只袖子,潇洒一笑,道:“只有两袖清风。”

回到家中,他还专门写了一首《人京》的诗,以此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一向坚持自己的作风,惹得王振十分不满,因此他就联合朝中大臣

李锡逢一道劾于谦,害得于谦下了大狱,还差点被判死刑。这件事情被京城

的百姓知道了,他们联名上书才把于谦救了出来。

土木堡战役明英宗被俘后,瓦剌军又乘胜追击,直逼北京。京师岌岌可

危。朝廷中的大臣们纷纷乱作一团,又想逃到南方去避难。当时于谦已经官复原职,留在京城主持兵部的工作。针对部分官员弃逃的事,他厉声说道:“京

师是天下根本,京师一动国家就完了。宋朝南渡的例子不是活生生地摆在眼前

吗?再主张南迁的,都该杀!”

尽管于谦这样说,但朝廷上下,大多数人留京的决心都不大。于谦一边

忙于部署作战计划,一边努力稳定军心,最终把朝廷从一片哄乱中挽救了过

来。国家不可一日无君。于谦又带头果敢上书皇太后,立成王为皇帝,是为明

代宗。于谦片刻不敢耽误,新皇帝一即位,他马上上书急奏道:“敌寇留住了

太上皇,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皇上下令各边境守臣加强防守,京城加

速准备兵马备战。”然后,他又给明代宗推荐了很多能人勇将,并详述了自己

的作战计划,明代宗都——按照于谦所说的去做了。

这一年十月,瓦剌首领也先果然挟持着明英宗,以送明英宗回朝为由,

大举进犯北京,并很快在西直门外扎下了营寨。大将石享认为明军兵力弱,应

该关起门来防守,瓦剌军弹尽粮绝,自然就会撤兵回去。于谦却不甘示弱地

说:“敌人的气焰那么嚣张,况且又挟持太上皇,我们一定要给他们迎头痛

击,杀杀他们的气焰!”

于谦调兵遣将,带兵出城摆好了攻击瓦剌军的阵势,并严肃了军纪。将

士们被于谦勇敢坚定的精神感动了,一个个斗志昂扬,要跟瓦刺军决战到底。

由于于谦和部将们防守严密,作战有方,几十万瓦剌军被打得抱头鼠窜,死伤

惨重,也先见再这样下去要吃苦头,就带着明英宗和残兵败将逃走了。

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于谦是最大的功臣,受到了全城百姓的

爱戴,打了胜饮后,于谦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兢兢业业加强防范,坚决不跟

瓦剌讲和,誓与敌军奋战到底。在生活上,他拒绝领取厚禄,甚至还拒绝了皇

帝爱给他盖一座住所的好意,吃住都十分简朴。于谦刚正不阿,直言善谏,代

宗对他十分敬重和信任,但这却招致了一些朝中奸佞大臣的嫉妒与怨恨。幸好

代宗力排众议,常常帮他解围。

明英宗当了一年人质后,终于被也先放了回来。但他一直对于谦耿耿于

怀,怨恨于谦在他流亡时拥戴他弟弟当了皇帝,还在西直门的大战中没有及时

救他。公元1457年,明代宗大病,明英宗勾结徐有贞、石亨以及几个宦官,一

起制造了一起“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病床上的明代宗则被软禁了起来,

不久就被气死了。

明英宗重新当上了皇帝,之前一直对于谦不满的人又开始猖狂起来,不

断在明英宗面前诬陷于谦。明英宗一开始还以“于谦有功”而迟疑不决,但他

禁不住徐有贞一伙人三番五次的唆使,最终还是以“谋反”的罪名将于谦送向

了刑场。崇文门外,阴云密布,天色惨淡,京师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少都跑了

出来,哭着为于谦送行。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日夜为国分忧的大功臣,竟然会在他奋血浴战拼死捍卫过的土地上,迎来被斩的命运。于谦死后,官府去抄家,结果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外,家无余财。于谦就这样带着他的清白走了。明英宗杀死于谦后,朝廷变得混乱不堪,边

石灰吟背景资料简介(石灰吟背景资料20字)

境也频频遭受侵犯,可无人能治,无人能敌。当他面临无助的绝境,再度想起于谦时,除了叹息就只能悔恨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9月18日 17:53
下一篇 2022年9月18日 17:5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