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电子科技专业全国排名)

近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电子科技大学共有62个专业上榜,其中A+专业17个、A专业27个、B+专业10个、B专业8个,9个专业位列全国第一,分别为:电波传播与天线、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源与照明、互联网金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网络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上榜专业完整榜单如下:

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电子科技专业全国排名)

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电子科技专业全国排名)

◇所属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工科试验班(电子工程类)

◇专业简介:该专业(类)按大类招生,包含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特色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波传播与天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四个专业。

◇专业特色: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子科学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专业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器件、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系统中微系统、物联网、高功率微波、太赫兹技术等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等等。该专业分为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等方向,其中固体电子学方向突出电子元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应用,物理电子学方向突出物理电子和微波技术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应用。

◇所属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专业简介: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该专业具有微电子学科与系统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以学生培养为中心,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三个一”工程,即一条龙IC综合实验、一年工程实践教育、一次芯片流片,培养面向集成电路企业需求的工程适用能力。培养体系注重微电子学科与系统学科相融合,集成电路与集成工程相复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重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工程实践技能的训练,强调学生知识全面性以及系统集成能力。旨在通过有特色、示范性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育一批数理基础理论扎实,具备独立进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测试分析的工程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与科研高级人才,以及适应泛信息化时代、敢于跨界并具有创新集成能力、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所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计算机类

◇专业简介:该专业(类)按大类招生,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特色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五个专业。

◇专业特色:该专业(类)创建于1956年,是我国首批建立计算机专业的高校之一。该专业(类)紧密结合国家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内的学科优势,体现了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电子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紧扣科技发展前沿,以科研促教学,用教学助科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和平台,增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能从事计算机学科相关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数据分析与处理等领域的高级人才。

◇所属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

◇专业简介:该专业(类)按大类招生,包含通信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特色专业)、网络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信息对抗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五个专业。

◇专业特色:该专业(类)以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思路,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A+学科优势,实行大类招生与学生自选专业的模式,促进共性教育与个性培养相融合。大类培养阶段通过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学习,打下宽厚、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培养阶段学生根据个人专业兴趣、能力优势和成长要求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继续完成个性化培养,成长为学术、行业或创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学习通信网、接入网、骨干网、因特网集成一体的网络系统工程技术。

◇所属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工科试验班(电子工程类)

◇专业简介:该专业(类)按大类招生,包含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特色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波传播与天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四个专业。

◇专业特色:该专业为国防紧缺特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波传播与天线设计理论以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卓越专业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电磁波的无线发射、接收以及空间传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知识,掌握无线系统中天线的分析设计、数值仿真计算,以及天线在通信、雷达等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技术。

◇所属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工科试验班(电子工程类)

◇专业简介:该专业(类)按大类招生,包含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特色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波传播与天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四个专业。

◇专业特色: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及建设点,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磁场理论与无线系统工程应用能力的卓越专业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电磁波的产生、传输、辐射、传播、接收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系统中射频、微波电路及天线等相关领域的计算仿真、设计与制作技术。

◇所属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类(光电集成与光网络)

◇专业简介:该专业(类)按大类招生,包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信息工程和光源与照明(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三个专业。

◇专业特色:光源与照明专业以“光电信息+”为载体,直接面向光源新技术及其创新应用,融合光电成像、物联网、光能转换、大数据处理与远程控制、智慧照明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构建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旨在培养智能互联背景下的光源与照明领域集成创新人才。

◇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金融学(“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

◇专业简介:“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双学位培养计划是电子科技大学除“英才学院”之外的另一个校级人才培养特区,包含物联网工程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金融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横跨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四大学科门类。该计划依托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通过跨学院协同、跨学科交叉、跨专业融合、“新工科+新商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战略必争产业为导向,以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掌握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既通晓“互联网+”核心技术和知识,又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的复合型精英人才,打造以行业精英为主体,学术精英与创业精英相互融合的“精英人才生态圈”。

◇专业特色:以“‘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为载体,该计划依托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通过跨学院协同、跨学科交叉、跨专业融合、“新工科+新商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战略必争产业为导向,以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掌握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既通晓“互联网+”核心技术和知识,又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的复合型精英人才,打造以行业精英为主体,学术精英与创业精英相互融合的“精英人才生态圈”。

◇所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工科试验班(电子信息与地球科学复合培养)

◇专业简介:按大类招生,该专业(类)包含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以下简称地信)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

我校近几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实力稳步提升

为学校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和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转自电子科大本科招生官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7月7日 15:08
下一篇 2022年7月7日 15: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